本帖最后由 上高网凤姐 于 2022-4-18 17:23 编辑
“那是1953年的初夏,我和战友们刚刚抵达朝鲜战场,刚整理好事务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上热饭,突然就遇到迎面而来的几十架美军飞机袭击,班长不得不紧急带领我们转移到地下防御洞里”——这是一段来自抗美援朝老兵刻骨铭心的回忆。 70年前,肖显亲才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、只认识300个字左右,刚结婚,还没有小孩的23岁帅小伙,是江西上高蒙山镇萧坊人。 23岁那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遇到了县里过来征兵的领导,听闻国家需要壮丁,于是肖显亲便毅然决然的舍小家顾大家奔赴到了抗战前线。 从自愿参军到参战,再到去抗美援朝,最终回到家乡萧坊成为农民,从英俊少年到耄耋之年,弹指一挥间,那段历史仿佛是一场梦,但却深刻记忆。 从1950年到2018年,距离抗美援朝已经过去了68年。 即便如此,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依旧值得探讨和诉说,因为很多人对这场战争的了解,仅限于几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和地名,比如上甘岭,比如长津湖,比如仁川登陆,比如立国之战…… 然而,知道这些并不足以说明我们了解那场战争,了解那场战争对我们的意义。 这一天,我们来到萧坊,见到老人时,他正与村里的其他老人坐在石凳上聊天,当得知我们来的原因后,他便立马起身去里屋寻找那些被他尘封在箱底的参军资料。 老人去给我们拿当时参军的资料,拄着拐棍,佝偻着背,看着老人的背影,不得不感慨时间是蹉跎人的利器。
老人布满皱纹的双手,颤巍巍的翻开本子自豪的介绍着本子的来历和内容,对于这段人生经历,老人沉浸在回忆里感叹道,时隔数十年就如昨日一般。 据肖显亲老人回忆,在抗美援朝时期待了4年,不懂朝鲜话,为了可以方便沟通用本子记录一些汉字译文。 战场就如鬼门关,你不知何时自己就会牺牲,一起生活的战友们说不定在数分钟后就离你而去。抗战期间每天要挖工雷扫雷,有一次,一个班的战友在扫雷的过程中触发了引线,导致整个爆炸,当时只有一位幸存者,其他战友全部牺牲了,在得知这个消息时,内心是充满悲伤与恐惧的。 这个纪念的杯子老人一直妥善保存,细心安放,这是他年少时期做的为之骄傲的事情的象征。 一双挖过工雷扫过雷的手,这是为了国家做了自己奉献的手,虽然失去了当年灵巧,但依旧是值得所有人敬仰。 老人穿着的鞋子还保留着当年的习惯,在老人的心中最值得骄傲的回忆依然是当年与战友的并肩作战,这一批的战士村子里也就他一个,回来后没有再见过战友,只有同村的还有见面,陆续的也都去世了,想想内心不禁遗憾难过。 这是老人与孙女的照片,可以看出老人的身体还是不错。 还有一位同村的退伍英雄——肖必良,49年参军成为了工兵,当时上高抗美援朝的军人退伍回来所剩无几,同村的只有这两位,值得庆幸的是大家都安全的返乡了,这位英雄98年去世了,享年70多岁! 1953年7月27日停战,持续了2年多时间的抗美援朝战争,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入2百余万人参战,伤亡人数几十万人。志愿军战士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。
|